現在琉璃瓦廠家給大家講講屋面防水工藝的發展歷程:
1、做坡溝,主要是排水:房屋漏水,根部積水,屋頂積水,地下水截留,勢必漏水,盡快減少滲漏率80%排放。于是就創造了坡屋頂,并增加了坡面以方便排水。屋脊兩側的坡度大于60°,屋檐上的坡度小于30°。利用陡坡使水往下沖,再利用慣性巧妙地沖出屋檐。地下建筑的設計也要注意排水。地下宮殿及其財富被設置成盲區,與遠處較低的溝渠相通,使地下宮殿被水和水包圍,但只是沒有水分。
2、瓷銅錫、瓦防水:石器時代的茅草屋頂不能防止漏水,又不能改變房屋的坡度,所以需要研究出新式的屋面材料。瓦片的誕生使屋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建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。但是,早期瓦的吸水率很高,陰濕嚴重,所以加強對瓦原材料的研究。使其輥厚如石,叩叩如鐘,吸水率降至3%,優于之前的瓦片。與此同時,瓦片上的釉被燒制成不吸水的琉璃瓦釉面。防水屋頂用琉璃瓦,產自17世紀的歐洲。琉璃瓦的結構是防水的,雨水不易滲透。